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javascript.
loading
Show: 20 | 50 | 100
Results 1 - 6 de 6
Filter
Add filters








Language
Year range
1.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 ; (6): 634-638, 2023.
Article in Chinese | WPRIM | ID: wpr-979416

ABSTRACT

@#[摘 要] 由于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及其微环境的高度异质性,导致其诊断和治疗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单细胞测序(sc-Seq)技术是一种以单个细胞为测试对象,分析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研究工具,近年来sc-Seq在MM研究及治疗中广泛应用,为其更精准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论述了近年来sc-Seq技术在MM细胞异质性、免疫微环境、生物标志物及其在精准诊疗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为MM的基础与临床诊疗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2.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 ; (6): 869-876, 2021.
Article in Chinese | WPRIM | ID: wpr-904499

ABSTRACT

@# [摘 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 lymph node,TDLN)中T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及其抗肿瘤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淋巴结标本。采用染料法示踪,配对采集CRC患者TDLN和非肿瘤引流淋巴结(non-TDLN,NTDLN)。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已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的TDLN和NTDLN中免疫细胞亚群和功能表型差异,酶联免疫斑点法比较TDLN和NTDLN中肿瘤反应性T细胞比例,多色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分析两种淋巴结中免疫细胞空间分布情况。体外扩增TDLN-T细胞,检测其T细胞亚群和表型变化以及肿瘤免疫反应能力。结果:与NTDLN相比,TDLN中含有更高比例肿瘤反应性T细胞(P<0.05),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较高(P<0.01),但单核样髓源性抑制细胞比例较低(P<0.05),T细胞活化标志物ICOS、CD28和抑制标志物PD-1、TIGIT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Treg细胞和滤泡性T细胞主要分布在淋巴结皮质区和生发中心。TDLN-T细胞扩增后,以CD8+ T细胞为主(P<0.01),ICOS、CD28表达升高(P<0.05或P<0.01),肿瘤反应性T细胞比例升高(P<0.01)。结论:CRC的TDLN中T细胞处于免疫激活状态,同时高表达免疫抑制标志物;体外培养可以增加TDLN-T细胞活化水平,并提高抗肿瘤T细胞比例。

3.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 ; (6): 709-713, 2021.
Article in Chinese | WPRIM | ID: wpr-886479

ABSTRACT

@#[摘 要]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微环境分型对MM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7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手术切除的87例原发性MM组织进行二代测序,免疫组化法检测PD-1、PD-L1、CD3+ TIL、MSH2、MSH6、PMS2和MLH1的表达。随访患者的生存时间,分析不同免疫微环境分型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基因表达特征。结果:根据PD-L1和TIL表达水平将87例MM患者的肿瘤微环境分为4个亚型:PD-L1+ TIL+型或双阳型(15/87,17.24%)、PD-L1+ TIL-型(15/87,17.24%)、PD-L1- TIL+型(20/87,22.99%)、PD-L1- TIL-型或双阴型(37/87,42.53%)。双阳型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显著长于双阴型患者(P<0.05),此可能与双阴型患者存在更多CDK4、MCL1、MYC、AKT2、CCND1、FGF19等预后不良基因拷贝数扩增相关;双阳型患者PD-1表达显著高于双阴型患者(P<0.01),可能与PD-L1、TIL分别与PD-1呈共表达和共不表达有关。结论:根据PD-L1及TIL表达将MM 患者微环境分为4种亚型,能够区分MM患者预后,双阴型患者存在更多预后不良基因拷贝数扩增。

4.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 ; (6): 333-337, 2020.
Article in Chinese | WPRIM | ID: wpr-821013

ABSTRACT

@# 腹膜转移癌是临床常见难题,其局部微环境近年来已逐步被关注和研究。腹膜和腹水构成了腹膜转移性癌灶特殊的 局部微环境,巨噬细胞是腹膜转移癌微环境中占比最多的免疫细胞群体,具有多种亚型,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多条信号通路, 在癌细胞存活、血管生成、腹膜侵袭和腹膜转移癌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细胞免疫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 靶向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免疫治疗逐步开展,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本文对巨噬细胞在癌症腹膜转移过程中 发挥的作用,以及针对巨噬细胞可能的治疗靶点进行综述。

6.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 ; (6): 288-292, 2018.
Article in Chinese | WPRIM | ID: wpr-821338

ABSTRACT

@#[摘 要]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免疫治疗在胰腺癌领域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目前对免疫检查点的研究主 要集中在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CTLA-4)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 (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等分子的研究。已有大量疫苗应用于胰腺癌:靶向KRas、MUC-1/ CEA、WT1 (Wilms tumor-1) 、热激蛋白、多肽疫苗以及VEGFR2 等,其中取得较好效果的有全肿瘤疫苗(如algenpantucel-L)、端粒 酶多肽疫苗(GV1001)、GVAX瘤苗和WT1疫苗等。T细胞也可以控制胰腺癌的进展,大多数免疫疗法在胰腺癌的临床前期实验 中依靠改进T细胞功能来提高疗效,但未来应用于临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SELECTION OF CITATIONS
SEARCH DETAIL